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2024 年,Airborne Wind Energy in Taiwan(高空風能在台灣) 正式起步。
台電與緯創智帆風能合作,在彰濱光電場導入德國 SkySails 技術,展開為期兩年的試驗。
這是亞洲首個系統性應用案例,也代表高空風能的起點,標誌台灣正式踏入這個再生能源新領域。
這樣的進展或許讓人好奇:難不成風機真的能飛在天上發電? 這種新型裝置究竟只是技術實驗品,還是有可能成為未來能源版圖的一部分?
所謂AWE,是一種利用繫留飛行裝置在數百公尺高空擷取風力、並轉換為電力的系統。
其飛行裝置型態多樣,包括動力風帆、降落傘結構或無人機,作業高度介於 200 至 800 公尺之間。
與傳統風機相比,此類系統無需大型基座、部署靈活、對基礎建設依賴低,特別適合離網場域與偏遠地區。

圖片來源:Misson Innovation
由於採空中飛行結構,此類技術面臨飛行穩定性、自動控制、雷達干擾與空域管理等複雜課題。
整體而言,系統整合與制度配套仍處於初期階段,尚未出現統一技術主流,性能、材料壽命與操作模式差異明顯,亦缺乏一致測試標準與認證機制。
這些不確定性延伸至保險、融資與政策推動,使該產業在商業化路徑上仍有待突破。
此外,因功率輸出具高變動性,也對電網穩定與儲能配置提出更高技術門檻。
在台灣,台電與緯創智帆風能選定彰濱光電場作為測試場域,導入 SkySails PN-14 系統進行兩年實地試驗。
根據廠商資訊,該系統可在一年中超過 75% 的時間穩定發電,並可搭配儲能裝置實現離網運轉,設計概念接近獨立型微電網。
若成效良好,未來有望拓展至需高度彈性供電的區域,例如綠島、蘭嶼等離島,與分散式儲能系統結合,提升能源自主性,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彰濱示範案只是台灣高空風能 (Airborne Wind Energy in Taiwan) 的第一步。
對我來說,它最大的意義不是裝置容量,而是打開一個討論空間:如何讓新興能源找到測試場域、如何在制度上降低創新技術的試錯成本。
未來,無論是 SkySails 或其他技術方案,台灣若能善用示範案經驗,就有可能成為亞太區推動高空風能的關鍵節點。
保持聯繫:聯絡資訊
延伸閱讀 下一篇:高空風能(2/3):從模里西斯到歐洲議會,全球高空試驗熱潮
以下為參考資料:
SkySails:https://skysails-power.com
Mission Innovation AWES:https://mission-innovation.net/our-work/mission-innovation-breakthroughs/ampyx-power-airborne-wind-energy-system-awe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