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選址的關鍵因素(四):Meta、Amazon、Apple、Google、Microsoft 的全球資料中心布局策略

雲端巨頭資料中心策略|Cloud Giants Data Center Strategy

本篇將深入解析雲端巨頭選址策略,揭露 Meta、Amazon、Apple、Google、Microsoft 在全球部署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時,如何在電價與能源成本、氣候與冷卻效率、水資源可用性、法規與數據主權,以及稅務與政策激勵等多重條件間取得最佳平衡。

這些決策不僅關乎成本,更是兼顧永續發展、服務覆蓋與長期競爭力的戰略抉擇。

以下將以具體案例解析五大雲端服務商的全球布局邏輯。

一、Meta(Facebook):偏愛涼爽氣候與清潔能源

Meta 的資料中心選址(Cloud Giants Data Center Strategy)一貫強調 冷卻效率 與 能源成本

在歐洲,它選擇北極圈附近的 瑞典呂勒奧(Luleå),利用低溫氣候實現全年 自然冷卻,並搭配穩定、低價的 水力發電

該中心的 PUE 僅約 1.07,不僅是全球最環保的數據中心之一,也被外界視為 Meta 能源策略的最佳示範。

在美國,Prineville(俄勒岡州) 依賴乾涼氣候與豐沛水力,Altoona(愛荷華州) 則鄰近大規模風能資源。

Meta 不僅透過 長期 PPA(電力購售協議) 鎖定低價綠電,甚至直接投資 數百 MW 的風電場,以確保 100% 再生能源供應。

即便是在 洛斯盧納斯(新墨西哥州) 這類缺水地區,Meta 仍能藉由 再生水冷卻 與 水資源回補承諾 來維持營運,降低社會反彈風險。

此外,Meta 在 丹麥 Odense 的資料中心還將伺服器餘熱導入城市供暖系統,成為區域能源循環的一環。

這種模式已經超越單純的節能,展現大型科技企業如何把 在地基礎建設 與 社會需求 納入佈局考量。

綜合來看,Meta 的全球布局呈現出一個清晰的邏輯:

  • 在氣候條件優越的地區,以 自然冷卻+再生能源 追求低成本與高效率
  • 在資源稀缺或敏感地區,則透過 技術解決方案 與 社會契約 建立營運正當性。這使得 Meta 不僅在成本控制上領先,也在 ESG 形象 上成為產業標竿,對其他雲端服務供應商形成壓力。

二、Amazon(AWS):市場貼近與成本優化並重

AWS 的全球部署邏輯(Cloud Giants Data Center Strategy)以 市場需求與網路效能 為核心,確保服務能貼近用戶與互聯網樞紐,進而降低延遲並符合法規。

同時,AWS 也在選址中積極追求 能源與土地成本的最優化,讓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能長期維持競爭力。

在美國東岸,北維吉尼亞(Northern Virginia) 是 AWS 最具代表性的戰略基地。

當地不僅擁有全美最低的商業電價之一,還具備大片土地以支持快速擴建,更鄰近美國互聯網核心 MAE-East,形成天然的流量集散地。這使 AWS 能在該區同時承接大型企業與政府機構的高標準需求,並以密集的區域部署維持服務優勢。

在美西,AWS 選擇 俄勒岡州 進行布局,當地不僅電價極低,還享有免銷售稅政策,大幅降低長期運營成本。

AWS 亦在 賓州 建立靠近核電廠的數據中心,直接獲取高達 960MW 的零碳電力,為雲端運算提供穩定且低碳的能源來源。這種「靠近電力來源」的策略,凸顯 AWS 在能源安全與永續之間尋求平衡。

除了美國,AWS 在歐洲的 都柏林 採取了與在地社區結合的做法,參與區域供熱計畫,將伺服器餘熱輸送至大學與住宅,成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

在乾旱或水資源緊張的地區,AWS 也積極導入 空氣冷卻 或 再生水冷卻 技術,以降低水足跡。

這些措施讓 AWS 不僅僅被視為能源消耗大戶,也逐漸建立起「社區資源提供者」的形象。

另一個 AWS 廣泛運用的策略是 政策誘因

幾乎每一個新區域的設立都伴隨長期稅收減免,以強化投資回報。

例如在 俄亥俄州,AWS 獲得長達 15 年的財產稅豁免,這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顯示 AWS 不只是基於商業計算選址,也透過與政策制定者的互動塑造區域經濟。

總體來看,AWS 的佈局邏輯呈現三個層次:

  • 市場貼近:優先靠近主要客戶與流量樞紐,強化網路效能。
  • 能源成本與永續:靠近低價或零碳能源來源,並推動冷卻與餘熱利用技術。
  • 政策與社區合作:透過稅收優惠與在地基礎設施融合,換取長期經營的正當性。

這讓 AWS 在全球市場不僅維持成本競爭力,也建立起與地方政府和社區的合作模式,使其雲端服務更難被取代。


三、Apple:以高額前期投資換取長期優勢

Google 的資料中心(Cloud Giants Data Center Strategy)向來以 能效最佳化 與 再生能源採購 著稱。

它不僅在設計上領先業界,還透過大規模投資可再生能源,成為企業淨零轉型的標竿。

Google 的目標並非單純達到 100% 再生能源使用,而是實現 24/7 無碳電力(24/7 Carbon-Free Energy),即每個小時的運算需求都能被對應的綠電覆蓋。

在美國,Google 的資料中心選址展現了多重策略。

例如 愛荷華州俄克拉荷馬州電價低廉且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適合建立大型園區。

Google 在這些地區與當地電力公司簽訂 長期 PPA(電力購售協議),同時推動風電與太陽能新建案,以確保持續供應。

這不僅降低了運營成本,也幫助地方政府加速能源轉型。

在歐洲,Google 的 芬蘭哈米納(Hamina)資料中心 是一個經典案例。

該中心由舊造紙廠改建,利用鄰近波羅的海的 海水冷卻,有效降低冷卻能耗;同時,Google 在芬蘭大量採購風電,支持國家能源結構去碳化。

這種將 工業遺址再利用 與 在地清潔能源 結合的模式,為資料中心永續發展提供了範例。

Google 也在 台灣彰濱 設有資料中心,並同步簽署再生能源合約。

這是 Google 在亞太區第一個以綠電契約支撐的大型資料中心,展現其在亞洲市場推動再生能源的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的能源策略不僅侷限於採購,而是積極推進技術創新。

例如透過 AI 演算法優化冷卻系統,降低 PUE 並提升伺服器效能;同時研發 能源管理平台,協助調度綠電與平衡負載。

這些創新做法讓 Google 在效率與永續之間取得領先。

整體而言,Google 的布局有三個特徵:

  • 能源效率:以 AI 與自然冷卻技術持續優化 PUE。
  • 綠電採購:大量投資風電、太陽能,並引領 24/7 無碳電力新標準。
  • 在地結合:從芬蘭的海水冷卻到台灣的綠電契約,讓資料中心與區域發展互相支持。

透過這些做法,Google 不僅控制了長期營運成本,也成為 全球企業能源轉型的示範者,對後進者形成強大壓力。


四、Google:均衡佈局與社會價值結合

Google 的選址理念(Cloud Giants Data Center Strategy)是 「在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

它不僅追求技術效能與成本優勢,也強調在地貢獻與永續發展,讓資料中心成為社區與能源轉型的一部分。

在美國,Google 的 奧勒岡 The Dalles 資料中心利用水電與河水冷卻降低營運成本;愛荷華 Council Bluffs 則靠近風電場與光纖主幹線,兼顧能源來源與網路效能。

這些據點展現了 Google 善於將基礎建設優勢與再生能源供應結合,確保長期競爭力。

在歐洲,Google 的 比利時聖吉斯蘭(Saint-Ghislain) 資料中心以運河水冷卻,並完全依賴當地風電供應;芬蘭哈米納(Hamina) 則利用波羅的海海水冷卻,並將伺服器餘熱回收,為當地多達 80% 建築供暖

這些案例顯示 Google 在歐洲不僅降低碳排,還直接融入城市能源系統,成為區域能源循環的重要節點。

在亞洲,Google 的 台灣彰濱 資料中心受惠於海風帶來的自然冷卻,並透過太陽能與綠電合約確保供應,是亞太區首批由再生能源支撐的大型數據中心之一。

同時,Google 在 新加坡與香港 部署資料中心與海纜,強化亞洲網路骨幹,兼顧市場需求與區域互聯。

更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在選址上偏好 再利用已開發土地,例如廢棄的燃煤電廠用地,減少新增開發對環境的衝擊。

此外,它也會透過 教育計畫、基礎建設投資與社區合作,在經濟與社會層面建立正向影響。這種「與社區共生」的佈局模式,使其資料中心不僅是能源消耗設施,也能轉化為當地的 發展資產

整體來看,Google 的策略可歸納為三大面向:

  • 技術與效率:善用自然冷卻、AI 優化與光纖骨幹連線。
  • 再生能源:大量採購風電、太陽能,並推動 24/7 無碳電力。
  • 社會價值:土地再利用、社區融合、教育與基礎建設投資。

這讓 Google 在全球資料中心競爭中,不僅展現成本與技術優勢,更塑造了 兼顧社會與環境價值的差異化形象


五、Microsoft:全球覆蓋與技術創新

Microsoft 的資料中心策略(Cloud Giants Data Center Strategy)以 全球廣泛分佈 與 技術創新 為核心。

其 Azure 服務目前已覆蓋超過 60 個區域,不僅深入新興市場,也佈局在主要人口密集地區,以確保 低延遲 與 合規性。這種大範圍的網路骨幹,讓 Microsoft 成為少數能提供「真正全球雲端覆蓋」的企業之一。

在永續與能源面向,Microsoft 將 再生能源採購 與 能源創新 結合,展現差異化的策略。

在 瑞典,它與當地電力公司合作,推動 24/7 碳中和供電;在 愛爾蘭,透過 風電 PPA 滿足營運需求,並積極參與 電網調頻計畫,協助平衡區域電網運行,將資料中心轉化為電力系統的一環。

在美國,Microsoft 的 懷俄明州夏延(Cheyenne) 資料中心採用 燃料電池直供電,搭配 再生水冷卻,降低碳排與用水;而在乾旱的 亞利桑那沙漠,則率先導入 無水冷卻系統,將用水量減少 95%,為資料中心的水資源管理設下新標準。

這些創新技術展示了 Microsoft 在不同氣候區域的靈活應對能力。

更前瞻的是,Microsoft 正積極探索 水下資料中心 與 模組化設計

其中「Project Natick」水下資料中心計畫,已在蘇格蘭海域完成兩年實驗,證實在海底部署伺服器能有效降低冷卻需求並提升可靠性。

這些試驗性專案反映出 Microsoft 在長期營運模式上的 實驗精神 與 技術前瞻性

綜合來看,Microsoft 的佈局展現了三個特徵:

  • 全球覆蓋:藉由 60+ 區域確保低延遲與法規遵循。
  • 技術創新:從燃料電池、無水冷卻到水下資料中心,探索下一代基礎設施。
  • 能源與社區融合:在瑞典、愛爾蘭等地結合再生能源與電網服務,將資料中心轉化為能源系統的一環。

這使得 Microsoft 不僅在商業規模上具優勢,也在 新技術與永續發展 的交會點上,塑造出與競爭對手不同的戰略特色。


六、雲端巨頭選址策略的共性與啟示

雲端巨頭的案例顯示,成功的資料中心選址通常具備四大特徵:

  1. 能源優先:確保穩定、低成本且綠色的電力供應,降低長期風險。
  2. 規模經濟:集中投資超大園區,攤低成本並保留擴展彈性。
  3. 永續核心化:將綠電、節水、餘熱利用納入必備條件。
  4. 政策談判力:透過投資與在地貢獻換取稅收與基礎設施支持。

對一般開發商而言,關鍵在於不只比電價,還要同步評估能源結構、政策法規與技術創新能力,才能在成本、性能與永續之間取得平衡。

Cloud Giants Data Center Strategy

圖片來源:Pixabay

下一篇:數據中心選址的關鍵因素(五):平衡成本與永續的全球佈局建議

保持聯繫:聯絡資訊

以下為參考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 Facebook builds ‘green’ datacentre in Sweden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1/oct/27/facebook-green-datacentre-sweden-renewables#:~:text=Facebook%20said%20it%20had%20looked,its%20abundant%20hydroelectric%20power%20resources

Brightlio – Data Centers in Northern Virginiahttps://brightlio.com/data-centers-in-virginia/#:~:text=Virginia%20is%20home%20to%20more,County%2C%20Fauquier%20County%2C%20and%20Culpeper

AP News – Amazon to spend $20B on data centers in Pennsylvania, including one next to a nuclear power planthttps://apnews.com/article/amazon-data-center-nuclear-power-plant-pennsylvania-electricity-grid-31f705d035069279b70fa27a5dc71596

CleanTechnica – Waste Heat From Google Data Center To Warm A Town In Finlandhttps://cleantechnica.com/2024/05/20/waste-heat-from-google-data-center-to-warm-a-town-in-finland/#:~:text=Last%20year%2C%20in%20cooperation%20with,they%20don%E2%80%99t%20need%20to%20undergo

Data Center Knowledge – How Apple Played The Incentive Gamehttps://www.datacenterknowledge.com/hyperscalers/how-apple-played-the-incentive-game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Google資料中心設在台灣,不只是為了我們的「便宜綠電」: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4773

Google Data Centers – Our Hamina Data Centerhttps://www.google.com/about/datacenters/locations/hamina/

CleanTechnica – Waste Heat From Google Data Center To Warm A Town In Finlandhttps://cleantechnica.com/2024/05/20/waste-heat-from-google-data-center-to-warm-a-town-in-finland/

Microsoft News Center – Microsoft opens its sustainable datacenter region in Sweden, creat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a cloud-first Swedenhttps://news.microsoft.com/europe/2021/11/16/microsoft-opens-its-sustainable-datacenter-region-in-sweden-creating-new-opportunities-for-a-cloud-first-sweden/#:~:text=Microsoft%20opens%20its%20sustainable%20datacenter,free%20energy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