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風能(3/3):怎麼飛?系統技術類型與國際廠商總整理

Airborne Wind Energy Technology|高空風能 技術挑戰與台灣未來發展 (3/3)

隨著 Airborne Wind Energy(高空風能) 全球示範持續展開,這項技術正逐步走向實用化。

然而,在進入商業化之前,仍存在一系列 技術挑戰政策不確定性,需要被正視。

一、依據發電機設置位置的三大分類

1. 固定式地面站(Fixed Ground Station)

  • 發電機設於固定場址,以風箏或風帆拉動繫繩驅動地面發電機。
  • 系統穩定性高、效率佳,適合島嶼與科研基地等長期用電場域
  • 缺點為需具備適當場地條件與空域規劃。

2. 移動式地面站(Moving Ground Station)

  • 發電設備安裝於可移動平台(如拖車、貨櫃),具備機動性與快速部署能力
  • 適用於軍事行動、野外臨時供電、災後應變等場景。

3. 空中發電(On-Flying Device)

  • 發電機直接設於飛行裝置(如無人機)上,高空發電後透過繫繩導線傳輸電力至地面。
  • 擁有高空發電優勢,但技術門檻高、控制難度大,目前多處研發與示範階段。

二、依據飛行模式的三類動態架構

1. 橫風飛行(Crosswind)

  • 利用與風向垂直的橫風飛行產生最大拉力,是目前應用最廣的飛行模式。

2. 繫繩方向飛行(Tether-aligned)

  • 飛行軌跡與繫繩方向一致,系統控制簡單但效率略低,常應用於穩定性優先場景。

3. 旋轉式飛行(Rotational)

  • 採用旋轉臂或風車結構在空中旋轉產生升力與扭矩,部分設計如 Sky Windpower 類似飛行風車。

上述三種飛行模式,會根據搭配的發電設置位置組成多元組合,各家廠商採用的系統架構各異,產業尚未收斂於單一主流技術。

三、全球主要高空風能技術供應商總覽

以下列出知名的Airborne Wind Energy Technology提供商

  • Fixed GS(固定式地面站):
  1. Crosswind 類型: Kitemill, Skypull, TwingTec, E-Kite, EnerKite, Ampyx, KPS, Kiteswarms, Kitepower, Kiteenergy, KiteGen Stem, SkySails, eWind Solutions
  2. Tether-aligned 類型: Laddermill, Omnidea, Guangdong HAWP
  3. Rotational 類型: Windswept, someAWE, Kitewinder
  • Moving GS(移動式地面站):

Crosswind 類型: X-Wind Loop Track, KiteGen Carousel

  • On Flying Device(空中發電):
  1. Crosswind 類型: Makani, KiteKraft, Windlift, KiteX
  2. Rotational 類型: Altaeros, BladeTips, Brainwhere, Sky Windpower
Airborne Wind Energy Technology

圖片來源:(由左至右Fixed GS, Moving GS, On Flying Device, 自製)

回顧上篇高空風能(2/3):從模里西斯到歐洲議會,全球高空試驗熱潮

回顧上上篇高空風能(1/3):從彰濱出發?台灣邁入風力2.0的起點

以下為參考資料:

US department of Energy:https://www.energy.gov/sites/default/files/2021-12/report-to-congress-challenges-opportunities-airborne-wind-energy-united-states.pdf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