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資料中心建置成本高昂,資本支出是投資決策的關鍵依據。
本文從三大面向解析資本支出之成本結構,協助企業掌握資料中心選址與建置策略。
在評估一座資料中心的可行性時,資本支出往往是最核心的項目。
我們可以透過結構化的成本模型,反映出建置邏輯、風險評估與財務可行性。
我們通常將資本支出分為三類:
其中,非IT建置成本是最受關注的一環。
這筆成本涵蓋從許可申請、整地、建物、機電系統建置、公用設施、雜項等所有工程,決定資料中心是否能落地、何時啟用。這些支出不僅通常需一次到位,受地點條件與工期約束,具有高度的「先投資性」,也決定了資料中心是否能落地、何時能啟用,對投資風險、融資估值具高度參考價值。
相對之下,IT設備裝機成本(即所謂的 fitout),雖然也是資本支出的一環,但它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分期投入伺服器及設備、調整規格。此外,這筆支出也通常能進入資產帳,對資產估值、財務模型與未來融資具參考價值,是投資人與業主關注的核心指標之一。
以下簡要介紹資本支出的主要項目與分析重點:
土地成本不僅包含購地價格,還包含整地、用途變更、分區審查與法務查核等流程。
這類成本涵蓋了資料中心是否能實際「落地」的所有實體建設項目,是資本支出的最大宗。
涉及建照、環評與排放許可,常因政府單位協調與顧問報審而耗時。
行政時程常是建置時程的隱性風險。
施工內容包含土方、主體結構、耐震等級設計,需依據不同的資料中心設計標準(如TIER等級)規劃。
電力設計通常會採用 N+1 冗餘設計,搭配 UPS 與發電機系統,確保電力穩定與緊急備援。
涉及吊頂、防火區隔、地板與布線設計等,與後續 IT 設備布建與維運效率息息相關。
冷卻系統可選用氣冷、水冷或蒸發式冷卻(有助於提升PUE 能效比),並採行列向氣流設計以因應高功耗伺服器。
包含消防、水電、品質測試、總包管理與第三方顧問費用,是常被忽略但極具必要性的支出。
連接外部的光纖與電力通常需額外成本,若需自建變電站,更需評估時間、土地與監管要求。
在建築與基礎設施之外,IT 設備亦是資料中心資本支出中不可忽視的項目,其數量與類型將直接影響總體能耗、成本規模與日後擴容彈性。
根據資料中心的功能需求,資本支出中的IT設備投資通常會區分為兩大伺服器類型:
在實務操作上,IT 設備通常會根據實際需求分期投入,避免初期過度資本壓力,也保留彈性以因應未來擴容。
建議將伺服器裝機規模分期投入,以降低初期資本支出壓力,並根據實際業務需求調整硬體部署。
伺服器數量估算方式請參考第四篇:https://cmarketnotes.com/資料中心data-center成本研究往事-4-4/
在評估資料中心資本支出時,關鍵在於釐清哪些項目需一次到位、哪些可分期投入,以有效管理建置時程與資本風險。
透過這樣的結構化拆解,可建立:
這不僅有助於掌握一座資料中心的成本邏輯,更能協助企業建立適用於跨國選址、佈局規劃或並購評估的標準化投資模型。
若你希望獲得完整的資本支出建模架構或個案參考,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可協助你建構專屬的資料中心投資模型。
聯絡我們:聯絡資訊
延伸閱讀 第三篇|OPEX 怎麼算?:資料中心Date Center (3/4):成本研究往事_OPEX
以下為參考資料:
Cushman & Wakefield Data Center Development Cost Guide 2025:https://cushwake.cld.bz/Data-Center-Development-Cost-Guide-2025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