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面對AI伺服器帶來的爆炸性成長,資料中心正面臨三大層面的關鍵挑戰:電力負載、冷卻系統,以及空間與維運設計。
這些問題不僅是硬體升級,更是要求業者重塑新的設計邏輯。
以下我們將逐一解析。
AI伺服器集群對電力供應造成前所未有的壓力。傳統資料中心每機櫃的供電設計約落在 5–10kW,但AI伺服器常見每櫃功耗高達 20–30kW,甚至更多。
這不僅導致機櫃端配電單元(PDU)與配電盤容量不足,更牽動整體母線、變壓器與UPS(不斷電系統)全面升級。
原本使用單相電的系統,也不得不改用三相電以承載巨量電流。
此外,AI伺服器需要高等級的冗餘供電配置,通常為雙路供電(A路+B路),每一路都需具備承擔整櫃功耗的能力,這等於為每個高密度機櫃打造兩套小型供電系統,對基礎設施形成雙倍壓力。
在整體機房層級,大量AI機櫃的部署也導致總功耗大幅上升。
過去30MW已是大型機房規模,如今200MW等級的AI資料中心也日益普遍,許多區域電網根本無法直接供應這種等級的電力,導致選址須優先考慮是否臨近變電站或發電廠。
圖片來源:Japan Insights
冷卻能力是AI資料中心面臨的第二大挑戰。
業界普遍認為,單機櫃功耗達到30kW即為風冷散熱的極限。
超過此閾值,即使提高風速也難以有效排熱,容易產生局部熱點並導致硬體降頻。
目前常見的AI GPU,例如NVIDIA H100或B100,其單卡TDP就高達700–1000W。
若一櫃配置4台8卡伺服器,總功耗可能超過50–60kW,完全超出風冷所能承載的範圍。
液冷技術因而快速興起,成為資料中心的主流方案,主要分為三種型態:
這些技術共同目標是「就地解熱」,直接於熱源帶走熱量,提升冷卻效率並降低PUE(能源使用效率指標),同時延長硬體壽命與提升時脈穩定性。
然而,液冷也不是萬靈丹。
與風冷相比,液冷初期投資成本明顯更高,建置管線、配水系統與備援裝置所需支出可觀。
此外,液冷系統通常需要定期更換冷卻液體、清洗管線、汰換濾心與防止腐蝕,也為後期維運帶來額外成本與技術門檻。
因此,許多資料中心至今仍傾向延用風冷方案,尤其在尚未全力導入AI工作負載的環境中。
高功率與液冷技術的導入,意味著資料中心的物理設計與維護模式都需要更新。
為部署液冷管線與冷卻分配單元(CDU),許多資料中心需重新評估其物理配置。
包括:通道寬度需容納冷卻液管道與維修空間,架高地板下是否能容納水管循環與監控設備,以及天花板結構是否能承受懸掛式配水系統。
同時,設備重量也成為關鍵限制因子。
某些液冷機櫃含冷卻液後總重量可達2公噸以上,遠超傳統抬高地板的承重極限,因此常需將高密度機櫃安裝於樓板基座(slab floor)上,避免地板變形或安全風險。
浸沒式液冷的物理特性也限制了其空間效率。
冷卻槽體積龐大、且不易堆疊,使得單位面積可安裝的伺服器數量下降,必須在機房初期規劃階段即納入考量,以避免未來擴充受阻。
若安裝液冷系統,需引入冷卻液循環、幫浦與熱交換器等模組,使日常維運更複雜。
因此技術人員需掌握以下能力:
此外,許多伺服器廠商對水冷改裝後的保固不予承認,企業需與原廠或第三方協商相容保固條件。
從電力到冷卻,再到空間與維運,AI伺服器帶來的三大挑戰正重塑資料中心的設計邏輯。
雖然液冷提供更高效能的解方,但其建置成本與後續維運負擔也讓許多資料中心仍猶豫不前。
企業在導入高密度伺服器前,必須評估整體成本結構與長期擴展性。
唯有全面理解並提早規劃,才能建立具備彈性與效率的AI基礎設施。
👉 下一篇:AI伺服器如何改變資料中心設計邏輯?
保持聯繫:聯絡資訊
以下為參考資料來源:
McKinsey & Company: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technology-media-and-telecommunications/our-insights/ai-power-expanding-data-center-capacity-to-meet-growing-demand
RCR Wireless:https://www.rcrwireless.com/20250328/fundamentals/top-ai-datacenter-power
Cushman & Wakefield:https://www.cushmanwakefield.com/en/insights/global-data-center-market-comparison
西南證券研究所:https://www.fxbaogao.com/detail/4508054
Datacenter Dynamics:https://www.datacenterdynamics.com/en/opinions/liquid-cooling-in-your-white-space-addressing-the-concerns-for-increased-cooling-requirements/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