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隨著 AI 應用與雲端需求快速成長,全球資料中心正加速擴張。
然而,一座資料中心的建立,並不僅止於伺服器與電力,土地取得與基礎建設才是最初也是最難跨越的門檻。
從台灣的土地稀缺,到法蘭克福的法規壓力,再到北維吉尼亞的價格飆升,企業在選址前就已面臨多重挑戰。
本篇將從這三個代表性地區出發,解析資料中心開發背後的空間博弈與基礎設施壓力。
圖片來源:Datacenters.com
台灣幅員狹小,適合開發大型資料中心的工業用地多集中於北部都會周邊與中南部園區。
隨著半導體與科技業擴張,2020 年代出現土地爭搶潮,桃園、台中等地土地價格屢創新高。
開發商若自行購地,還需面對農地變更等行政挑戰。
政府雖積極推動科學園區與專區開發,但面臨開發進度緩慢、環評手續冗長等限制,都市區土地成本高昂,偏鄉則受限於基礎建設不足,形成兩難。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相較其他亞洲國家,法治穩定,產權保障明確。
以 Google 為例,因香港土地成本與風險考量,選擇於彰化與台南設立資料中心,並獲地方政府全力協助。
這種可預期性與政策支持,是台灣目前土地困境下少數的吸引力。
圖片來源:mingtiandi (Google Data Center in Changhua)
法蘭克福作為歐洲資料中心樞紐,數十年發展已使中心區土地幾近飽和。
適合建設大型資料中心的地點稀缺,推升土地價格高於巴黎與阿姆斯特丹近五成。
業者紛紛轉向郊區甚至其他城市尋覓腹地,卻需承擔更高的網路連接成本與潛在延遲。
此外,德國對新建資料中心的法規限制愈趨嚴格。
例如 2021 年法蘭克福推出專區規劃,要求預留餘熱利用設施,土地用途變更與建照程序也日益繁複。
許多業者因此轉向柏林-勃蘭登堡等次要地區,尋求更高的彈性與空間。
整體而言,法蘭克福土地取得挑戰不僅來自供需與價格,更來自於規劃與環保法規的複雜限制,需長期佈局與地方合作。
北維吉尼亞,尤其是 Loudoun 郡的 Ashburn,素有「資料中心之都」之稱,早期可利用農牧用地轉作商業開發,形成聚落效應。
然而隨需求爆發,近年土地價格飆漲,從數十萬美元/英畝升至逾 200 萬美元,進場門檻驟升。
因此,開發向周邊地區如 Prince William 郡與 Fairfax 郡擴散,出現每英畝近百萬美元的交易紀錄。
為因應需求,業者紛紛採取「囤地」策略以鎖定未來擴建空間。
儘管土地價格高昂,北維州政府提供全美最具競爭力的稅收減免政策,包括設備免銷售稅、租戶共享優惠等,仍具高度吸引力。
當地政府也傾向將農地改作工業用途,換取稅收利益。
不過,社區對土地開發產生一定反彈,擔憂景觀與噪音等影響,這也成為日後選址與擴張須考量的社會成本之一。
地區 | 土地供給 | 土地成本 | 基礎建設 | 政府支持 | 持續擴張潛力 |
---|---|---|---|---|---|
台灣 | 有限(地狹) | 都會高、偏鄉低 | 偏鄉設施弱 | 積極協助特定案 | 有限制,靠政策加持 |
法蘭克福 | 飽和 | 極高 | 法規複雜 | 專區管理趨嚴 | 尋求其他城市替代 |
北維吉尼亞 | 相對充裕 | 快速上漲 | 基礎成熟 | 稅收優惠強 | 郊區仍具潛力 |
不同市場面臨不同挑戰與契機。
企業在規劃資料中心(Data Center Site Selection)時,需綜合考量土地成本、法規限制、政府態度與未來擴張潛力,採取靈活的選址與預備策略。
下一篇:數據中心選址的關鍵因素(四):Meta、Amazon、Apple、Google、Microsoft 的全球資料中心布局策略
保持聯繫:聯絡資訊
以下為參考資料來源:
The News Lens: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4773
Datacenterdynamics:https://www.datacenterdynamics.com/en/analysis/germany-the-first-regulated-data-center-market/#:~:text=match%20at%20L204%20is%20newly,was%20becoming%20harder%20to%20find
Data Center Frontier:https://www.datacenterfrontier.com/site-selection/article/11428233/data-center-boom-pushes-prince-william-land-to-nearly-1m-an-acr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