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與法規觀察

制度風險與市場進入觀察|Regulatory Risk in Taiwan Market

一、制度風險,往往被低估

跨國企業在評估新市場時,最常被忽視的風險並非技術或資金,而是政策與制度環境

在台灣,外商企業經常對政府部門的行政流程缺乏理解,這些不確定性往往直接影響投資成敗。

這些風險不像資金或技術瓶頸那樣可量化,卻足以左右專案能否落地。

二、國際觀察對台灣的評估

這樣的觀點,也反映在多個國際研究中:

  • Global Competition Review 指出:「台灣政府對外國投資的審查標準趨於嚴格,涵蓋範圍廣泛、條件常有不透明處,導致跨國企業在專案推進上產生高度不確定性。」
  • 美國商務部(U.S. Commercial Service) 也提醒:「台灣的市場准入涉及多重認證、行政規定與許可流程。若缺乏在地經驗,容易遇到進口核准延遲,進而影響專案時程與成本。」

三、外商企業的挑戰案例

我曾觀察到一間國際再生能源公司,即使具備成熟技術與國際實績,仍在台灣推進專案時遭遇困難:

  • 涉及多部會與地方政府的審查流程
  • 許可時程不一、標準不透明
  • 政策方向經常變動,細節不斷修正
  • 地方附帶條件或非公開慣例不見於正式規定

結果是,企業雖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仍可能歷經數年無法完成環評,最後不得不撤出。

四、在不確定中尋找可預測性

我認為,制度風險並非完全不可控

若能結合在地知識與實務經驗,企業可以:

  • 釐清行政規定與合規要件
  • 辨識潛在制度風險與時間變數
  • 掌握關鍵審查節點與利害關係人動向

政策與合規雖然不是最吸引眼球的商業議題,卻往往決定一個投資案能否真正落地。

掌握制度風險,才是真正拉開競爭差距的關鍵。

regulatory risk in taiwan market

圖片來源:行政院

保持聯繫聯絡資訊

以下為參考資料:

Global Competition Review:https://globalcompetitionreview.com/hub/fdi-regulation-hub/fourth-edition/article/taiwan-stringent-approach-foreign-investments-sparks-uncertainty-multinationals

美國商務部(U.S. Commercial Service)https://www.trade.gov/country-commercial-guides/taiwan-market-challenge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