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在評估資料中心時,除了大家熟悉的資本支出(CAPEX)與營運支出(OPEX)之外,伺服器(Server)數量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核心指標。它代表的不只是設備台數,更牽動整體能耗、運算能力與未來擴容策略。
伺服器不僅是資料中心的核心設備,更是一個結合商業價值、用電密度與技術定位的重要量化指標。
然而伺服器台數往往不是公開資訊,我們因此必須透過推估與交叉驗證,才能在市場調查中建立可比較的模型。
在資料中心中,伺服器會裝設在標準的 42U 機櫃內。
每 1U 約等於 1.75 吋,一台 1U 的伺服器理論上可裝 42 台,但實際配置需考量:
因此,每櫃實際容納數多為 30–40 台。
組件 | 成本占比(計算型) | 成本占比(儲存型) |
處理器 / GPU | 45–50% | 20–30% |
記憶體(RAM) | 15–25% | 10–20% |
儲存設備(HDD/SSD) | 15–20% | 40–50% |
機殼與電源 | 約10% | 約10% |
不同類型的伺服器即使佔據相同空間,耗電量差距卻極大:
這正是近年資料中心能耗迅速攀升的關鍵。
圖片來源:Wallpaperbat
適用情境:缺乏電力資訊但有建築平面圖
範例推估:
限制:無法反映電力瓶頸。
所謂面積是指資料中心中實際可用來放置伺服器的空間。
適用情境:有總供電數據、無內部配置圖
範例推估:
資料中心供電:48 MW(48,000 kW)
每 rack 耗電 | 可容納 racks | 推估伺服器總數 |
10 kW(一般型) | 4,800 | 144,000 台 |
25 kW(中高密度) | 1,920 | 57,600 台 |
55 kW(AI密集型) | 872 | 26,160 台 |
此方法能快速估出不同功耗配置下的最大部署能力,特別適合 hyperscale 與 colocation 類型的機房。此方法可參考Rack Solutions的部落格。
伺服器數量不是單純的設備計數,而是一種預測資料中心競爭力與市場策略的工具:
特別是在 AI、大數據、雲端成為主流的當下,誰能在相同能源條件下部署更多算力,就能取得技術與成本上的領先優勢。
伺服器數量不只是資料中心內部的配置數據,更是反映整體運算效能、能耗密度與擴充潛力的關鍵指標。透過空間面積與供電容量的雙重推估法,我們能建立一套可應用於不同機房類型的容量分析模型,協助企業快速掌握核心資訊。
在我們過往執行的資料中心市場調查中,也常透過這類方法評估各地機房的部署規模與能效特性。即使缺乏完整的公開數據,透過交叉比對與合理假設,仍可提供接近真實情境的分析推估,作為投資評估、營運規劃或併購盡職調查的參考依據。
若你正面臨資料中心規劃、選址評估或國際市場分析等需求,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我們能提供從 CAPEX/OPEX 建模的完整研究架構,協助你看懂複雜市場背後的結構性機會。
聯絡我們:聯絡資訊
延伸閱讀 資料中心轉型:資料中心轉型系列(上):歐洲邁向碳中和的挑戰與政策門檻
以下為參考資料:
伺服器計算方式:https://www.racksolutions.com/news/blog/how-many-servers-does-a-data-center-have/
發佈留言